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楼主 |
发表于 2014-5-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门 于 2014-5-7 09:37 编辑
五桂桥
五桂桥桥长44.5米,桥高6.7米,桥面长32.5米,桥面宽5.5米,桥面两边有护拦,桥连三拱,每拱跨度9米,东西两面上下各23级台阶,两端石级各长6米。桥身全部用尺寸准确的大条石合成,不用木材,不费灰浆,完全手工没有机械辅助,历经近200年依然如彩虹般屹立在沙田河两岸,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沙田马峰五桂桥是龙井村张氏家族三代子孙倡议捐款建造的。
张氏原系轩辕黄帝的第五子名挥,发明了弓箭。黄帝用了挥公发明的弓箭,打败了强敌蚩尤,其部落开始兴旺起来,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的统治地位。黄帝遂赐挥公姓张。龙井村张氏家族来自广东省南海县九江。明末清初,龙井村张姓先人张近星携家眷从广东省南海县九江迁到广西省平乐府昭平鸭公营居住,生子张子宪,约十余年,张近星夫妻离世,张子宪又迁至珊瑚,因为水土不服,三五年后,迁至龙井村。
张子宪初到龙井,从事养鱼业,买受大路塘,筑堤围堰,开渠引水,搭棚养鱼,几年后买地建房,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起来。张子宪的儿子张麟书继承父业,耕读传家,忠于社稷,被国家赐封为昭勇将军。乾隆年间,张麟书有了儿子张国振,张国振善经营,家资颇丰。闲时,张国振经常同族中一些老人家谈起村前的沙田河,水深流急,行人过河很艰难,如果遇到洪水泛滥,隔河呼声相闻,咫尺如隔天涯。张国振将自己想号召村民捐款在沙田河上建一桥梁的想法,说给族中老人们听。乡亲们闻知,都推选张国振为发起人,动员全族及乡邻捐资。张国振捐白银300两为造主,于乾隆34年动工兴建,桥将建成而崩塌,后仍继续筹款再建,桥成通行。嘉庆18年,山洪暴发将桥冲毁。道光5年(公元1825年),村中族众聚义重建,张氏家族第六代后人张玉茂(庠生,奉直大夫恤袭云骑尉)捐白银384两为造主,贺县正堂王长卿捐银一封,张氏家族第七代后人张尊冕(武庠,卫千总)捐银420两,聘请欧匠师设计督工建造,于道光6年(公元1826年)建成,桥身三拱,西岸种有五株桂花树,定名为五桂桥。建造五桂桥,是龙井张氏家族的一大贡献。
张氏家族第九代后人张廷铺1909年即宣统元年,荣登已酉拔贡,任职于京。家乡人黄鹤龄为沙田区马峰乡“五桂桥”题诗,各地诗人纷纷献诗。黄老亦寄诗北京邀张廷铺和诗。张廷铺写了七律《咏五桂桥》,此和诗载于《旧贺县志》上。
“不独横江锁钥雄,任人驱马快如虹。临浦永赖交通利,鞭石曾闻督率工。题柱诗先传蓟北,凭栏我欲钓江东。至今数典难忘祖,美继当年版筑功。”
正因为张氏家族先辈这修桥铺路造福于人们的行为影响了张廷铺,才有了张廷铺辞官退隐以后,对社会所做的一系列公益事业,比如,设营“义积堂”,组织群众捐款捐物,赈济灾民。由他倡议和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出力,修建一景桥、芳林桥,兴修五拱水水利,设立文科专修班,招收各村失学子弟等等,张廷铺将先辈们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品德很好的继承下来了。
|
-
-
|